上人教育我们,要行方便法门,从方便门入环保门,自要“对机”,做就对了。
Master taught us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join us in recycling, as long as we are able to excite their interests.
拿出魄力来环保 - 游润恬
每次电费上涨,妈妈就会问我们少吹冷气行不行、电脑少开行不行?
每次听到“加龙古尼”(旧货商,Karung Guni)用福建话洪亮地喊着“收报纸”,她就会把堆在电视机旁的旧报纸搬到家门口,卖了几块钱就喜滋滋地到楼下杂货店买乳酸奶给弟妹喝。
这是新加坡人可爱的地方。哪怕今年四月电费每千瓦仅起1.26分、一公斤报纸只能卖几角钱,只要能够省钱甚至赚钱,相信大多数人都愿意改变行为。
既然如此,何不系统化地利用新加坡人的这个“先天优点”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废物再循环率?虽然人们环保最初是受金钱驱使,但也许几代人以后,人们也能够将珍惜地球和反对资源浪费的价值观内化,真正晋升为富环保涵养的优雅社会。
目前只有再循环纸张或旧电器是可以拿回一点钱的。回收报纸的加龙古尼和购买旧电器的Cash Converter一般不回收塑料瓶、玻璃瓶或铝罐。如果这些也能换得到钱,我相信许多家庭主妇也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
德新中学的一些学生最近设计了一部自动再循环机,人们投入塑料瓶或铝罐后,也能换取钱币,机器还会把瓶罐的底部切除,让里头的液体留出,进行初步的再循环处理。我最近到欧洲旅游时,也发现当地的超级市场有这类能按重量“购买”废物的自动回收机,许多居民都带着装满空瓶罐的环保袋上超市,先把瓶罐投入机器,拿回一点钱后,再用环保袋把在超市购买的消费品带回家。
我国的垃圾再循环率从2000年的40%增至去年的54%,七年增加14%,也就是一年仅增加2%。有进步固然好,但进步之慢似乎跟政府、市镇理事会、环保组织的义工们每年投入增添环保设施或进行公众教育的精力和费用之大,不成正比。
除了考虑“利诱”人民多多再循环之外,政府也应该以更大的魄力,把收集可循环废物的设施融入城市规划及居住环境的设计里,为人民提供最大的方便。这么做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避免没地方摆回收箱或回收箱有碍市容的投诉。
在显眼、人流高的地方多设再循环物品回收箱,不只能为有心再循环的民众提供便利,也能起到提醒作用。环境局称,本地每五座组屋就有一个再循环物品收集站或回收箱,居民平均只需步行约150米,就可以找到1600个收集站的其中一个。商场、饮食中心和巴士转换站等人潮多的公共场所,也设有2200个回收箱。
其实大多数新加坡人是幸福的,可以享受免费的上门回收服务。环境局在2001年在组屋区和私人有地住宅区推出全国废物再循环计划,要求垃圾承包商跟回收公司合作提供上门收集可循环物品的服务。回收公司也必须为组屋居民提供环保袋,并为有地住宅区的居民提供环保箱,供丢弃纸张、塑料和玻璃瓶子、旧衣物、铝罐等,并至少每半个月一次上门收集。
相比之下,一些欧美国家的人民要走多好几步路,才能到中央废物回收箱,一些亚洲人还得花时间站在路旁等废物回收车开来。一些国家也征收很高的垃圾处理费,同时免费回收可循环物品,由此鼓励人们为垃圾进行分类。别地方的人虽然比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却还是能以平常心接受垃圾回收的必要。
较不方便的是住在共管公寓和单位较少的私人公寓的本地13%或14万9000户家庭。按理说,公寓住户使用的消费品比组屋住户还多,可循环的塑料瓶等废物应该不少,在公寓推展废物回收的效用很大。公寓住户的教育水平也有可能比一般组屋居民来得高,应该较容易接受环保的重要及明白什么废物可以再循环。
但是,由于之前提供收集可循环垃圾设施是非强制性的,至今只有约四成的共管公寓这么做,而另外一两成的公寓在100公尺以内也有公共环保箱。环境局今年宣布将从八月起规定公寓必须提供垃圾再循环设施。
在有地住宅区或共管公寓回收废物所面对的一大阻力,是找不到地方放置回收箱。有人嫌家门口摆个回收箱不好看,有人嫌中央回收箱放得太远很不方便,也有人反对将中央回收箱放得太靠近自己的住家。有了环境局的新规定,希望所有新建或经过翻新的公寓,都能在设计阶段把废物回收设施考虑在内,让所有住户一劳永逸。
来自世界各地的市长、城市规划和水资源专家下周将聚集狮城,出席国际水资源周、世界城市峰会和东亚宜居城市峰会,以讨论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城市。另外,中国和我国合作展开的天津生态城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新加坡忙着与人分享或输出环保硬体建设的知识时,也应拿出魄力来快快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以赶上瑞典或日本等国的发达水平。
联合早报 - 2008年6月21日
Master taught us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join us in recycling, as long as we are able to excite their interest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