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January 2011

花莲生活禅

「挑柴运水无不是禅,开口动舌无不是禅,举手投足无不是禅,行住坐卧无不是禅。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修心养性端正行为,禅定智慧在其中。」

短短的几天精舍之旅,无时无刻不被慈济的生活禅围绕着。

清贫的生活,却散发着一股「净化人心」的强烈愿力。菩萨身影不断地穿梭于精舍各处,身忙但心安定。

早课、志工早会、晚课、上人开示;拔菜、挑菜、洗菜;在陶瓷坊外邂遇德慈师父、帮德曼师父整理剪报、在斋堂与秉伦学长同桌用膳、聆听国气和诚浩学长主持读书会。看似简单无味的事情,却在多用心的当下得到满满的领悟。

在花莲最常听到的两句话是「欢迎回家」和「有空要常回来」。每次耳根响起这两句话,心,都是满满的感动。

想师,师在;静思精舍永远是我心灵的故乡。


在交通车上与常住师父的一段话

傍晚六点乘坐交通车从精舍到慈院,只有两位乘客:我和一位常住师父。在交谈中,师父询问参加营队后可有心得,我便向师父分享了营队时莲花座的故事。

营队中移动莲花座时杂音此起彼落,屡教不听。但是当上人进场后,杂音就少了很多。虽然明白不少海外师兄师姊是第一次接触莲花座,但是无法认同为何要等到上人莅临后再更加用心。因此觉得上人很辛苦,必须不断开示、不定时行脚,让弟子们看、让弟子们听,以启发弟子们的精进心。


常住师父慈示: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回去后要与大家分享。

我接着询问师父:「有一天上人不在了该如何是好?」

师父很慈祥地表示不要灰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要自我鼓励,「还好有我、还好我在」,并自我希许要坚固道心、精进不懈。同样的道理,佛陀曾经开示,只要有五位比丘在传正法,佛法就能住世。上人只照顾我们这一世,而我们的业报却是累生累世的。只要大家把自己的道心顾好,慈济就宗门就能代代相传。

即已皈依上人,自我立愿要照顾好身口意三业,不只这一生跟随上人,而是要生生世世紧紧地跟着上人的脚步。


慈院病历组志工记

第一次当慈院志工,被安排到病历组服务。病历组无需面对病患,服务对象是成堆的病历;而志工的角色是帮助病历组同仁运送、回收和归档病历。

刚开始推着满满一车的病历前往各门诊送病历时,对一连串的名词如「内线、外线、全线、后栋」等,是通其音却不明其意。因此很感恩新竹的师兄用心地带着我绕了慈院一遍。

送病历原来并不轻松。累积有两米多高度的病历,不间断地往门诊区送。同样不轻松的是慈院的医护同仁,一天分早午晚三个时段,用心地关怀每日不少于一千多位的门诊病患。当然最不轻松的是前来慈院寻求身心解脱的患病大众。

因此,不管是送病历、回收病历或者是病历归档,只要是经过双手的病历,不管厚与薄,我都轻轻念上一句「祝福你」,并送上大家的祝福。一天下来,虽然累,却很感恩能与百多位病患结一份好缘。


此外,志工也协助同仁撕开整叠的「申请病历单」。面对着一叠千多份的纸单,我对自己说,籍事练心修禅定吧,便开始一边撕病历单,一边念着心经和大悲咒。刚开始时,心不断地往外飘,不是回忆前几天的记忆就是想着日后需要处理的事情。为此,自我提醒要用心于当下,一门深入地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好。调整心境后,在声声经文中,纸单也就不知不觉地顺利撕开并叠得整整齐齐。

最后,新竹师兄告假后,换了台北师兄前来慈院销假。面像看来不外乎三十几岁的壮年师兄,一问之下才惊觉已年过半百,可见做慈济,真的会越做越年轻!


备注:

花莲慈院共有四栋建筑,分别为大爱楼(佛陀问病图所在之处)、感恩楼、合心楼以及协力楼(行政楼);感恩楼因为位于大爱楼之后而被简称为「后栋」。

大爱楼门诊主要集中在一楼,主要病历动线分为「内线」和「外线」;「全线」则是内线和外线的总称。

以上文字在12月11日(礼拜六)的志工早会上分享,常住师父慈示,慈济人动中修静,是一门很深的功夫,要多努力。


包装香积饭


礼拜天的早晨,原本安排与同仁外出访视,不料因为机车菩萨无法赴约而滞留在精舍简报室,反而因缘聚会地遇见垠瑰师姊,改而一同前往包装香积饭。包装香积饭如同置身于新加坡,除了负责包装香积饭的德格师父,还巧遇了金凤师姊和赞芬师姊。

在庄严的诵经声中,包装香积饭分成几个小组:负责把包装袋打开定型、双手不停地把香积饭和调味料分成五小份、再把分好的香积饭和调味料依序装入包装袋、敏捷地对折包装袋袋口、烫封包装袋袋口以及最后的装箱封存。


志工们各司其职地重复同样的动作,看似无味繁琐的步骤,却不经意地让我看出其中的玄机。

细细观察整个包装组,左侧的两位慈少不间断地低声细语、同时对面的两位委员不时地转头话家常。委员旁的志业体同仁则是静静地用心包装手中的香积饭,而远角的师姊虽然也是默语地对折着包装袋,不过当包装袋内香积饭顺序不对时却是语带少许责备地向志工反应。而身旁的常住师父不但安住于当下的包装顺序,还不时分享包装的技巧与赞叹被责备的志工。

方寸间的小地方,我不只看到众生各相,也同时看到了一道成佛之路。

反观自照,自己的修行已到何地?

虽然自己很努力地把祝福一同包装入香积饭中,不过心却是浮躁的。也因为心不静,才会被周围的境界所牵引,心随境转。

原来动中修禅定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夫。看来自己修行的道路还很漫长。好在,年饼制作、岁末包装感恩户礼包、月饼制作、中秋包装感恩户礼包、岁末福慧红包、新芽发放典礼结缘品等等,分会有无数的福田让大家补修这一门功课。加油!


拔菜记

那天午膳后,在静思人文巧遇德枋师父。当德枋师父得知我来自城市而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后,当下就请我一起到菜园拔A菜。

换上雨靴,推着独轮车,慢慢地步行在泥泞的道路上。当我弯下腰拔起菜叶,浓浓的泥土味、菜根香扑鼻而至;挺身环视,微风习习,加上从远而近的火车声构成了一幅清贫的田园风景线。

不一会儿,眼看即将下雨,德枋师父慈示,不要一边拔菜一边挑菜叶;先把A菜全拔妥,再到遮雨处挑菜。当下快手快脚把菜园的A菜拔了一遍,装进篮子搬上独轮车。当德枋师父看着我一步一步地后退,慢慢地把载满A菜的独轮车退出菜埂时,便建议我不如转过身把独轮车拉向前。


一个转身,原本吃力的动作当下轻松了许多。走着、走着,背后传来了德枋师父的话语:「原来前与后真的只是观念而已。」

心头顿时如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前与后就是天堂与地狱。转身容易,转念呢?

◎ 石头说法

在遮雨处坐定,便开始挑菜。德枋师父特别叮咛,要用心注意菜虫,挑到就要放生。挑着菜,我把握因缘向德枋师父请法,请益如何面对困境与突破障碍。席间,德枋师父问道是否对大殿外的一块大石头有印象。虽然精舍大殿外是慈济人最熟悉不过的精舍外观,我还是把右下角(面对着大殿)的大石位置记错。


德枋师父解释道,大石一直都守着自己的位置,为何来往的人群只记得大殿内的佛菩萨像而想不起大殿外的这块大石?可要知道,佛像也是石头雕出来的,为何殿内殿外几步之遥的因缘,却有如此大相径庭的结果?

原因其实很简单:石头要经过无数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就一尊庄严的菩萨;就如慈济人志为人间菩萨,只有经过困境和障碍的琢磨方能成就菩萨的道业。

语毕,德枋师父转了转身面对着我,言道:「你要当石头还是做菩萨?」

心头又再一次地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面对境界,我是一块石头挡着大家的路还是一尊菩萨接引着大家前进?

◎ 流动菩提树广接会众

还在深思着德枋师父禅语的我,这时却被两辆轿车的引擎声拉回了菜园。原来一群访客驶错了路错过了大殿的入口,反而把车开进了菜园。德枋师父与我上前问好后,德枋师父耐心地说道,因为精舍施工期间大卡车时常从菜园进出,很容易挡到轿车以至无法驶出,因此希望麻烦诸位把车挪至入口的停车场。

当下一位访客就很不客气地说道,应该把指示牌做大点,减少游客走错路的频率。面对访客的不满,德枋师父补了一句,请大家从大门开始参访精舍还有个意义,就是能「开门见佛」。

奇哉,另一位访客一听到「开门见佛」这句话就笑开了怀,连声说好,不一会儿就把伙伴都叫入车,驶出菜园往大门入口而去。

看着渐行渐远的轿车,我回过身向德枋师父请益,如何能修得口吐莲花,句句智慧。德枋师父慈示,愿意前来参访本身就是想多了解慈济,因此不能以一句「这里不可以停车」就把访客赶走。而希望访客从大门开始参访,是因为大门入口有慈诚队接待导览,如此访客才有因缘更深入了解慈济。

德枋师父更进一步地慈示,曾经对慈诚队叮咛,精舍的树木已经很多了,希望慈诚队员不要当一棵如如不动的大树,而要是一棵流动的菩提树,见到访客就会自动上前接待。

心头第三次地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面对着有心前来了解慈济的社区大众,我是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还是一棵广结善缘的菩提树?面对着新进的志工,我是一开口就诸多「不可以」,还是很耐心地分享背后的慈济人文?我到底是在接引菩萨还是在赶走菩萨?

生活禅真的是精舍修行的法门。一个下午邂遇德枋师父竟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收获,不只心头的疑惑减轻了,还体悟到不少的慈济人文,真得如同一篮篮挑好的A菜,满载而归。


洗菜记

精舍一天需要准备近千人份的午膳,所需青菜的数量可想而知,而看似简单的清洗青菜原来就需要一个早晨。

四箩的A菜静静地放在水盆边,由三位师父和我排成了简单的流水线。从右到左,第一位师父负责清洗附在A菜上的泥土,之后交给我右方的师父负责清洗菜茎,再移交给我负责洗涤菜叶,最后由另一位在我左方的师父冲水。

刚开始洗菜,双手缓慢是在所难免的。在我左方的师父很温馨地提醒,动作要快,不然赶不及给大家用膳;但是也不必担心,师父会把菜再洗一遍。有了师父当后盾,自己的动作渐渐地快了起来。不过却是重量不重质,不时看见师父替我把蛀了虫的菜叶拔掉。

过了不久,在我右方的师父见我站了许久也应该累了,便叫我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就在这小休的片刻间,师父已经帮我清洗完毕开始累积待洗涤的A菜了;流水线也就再一次的顺畅了。

师父们的贴心可想而知。

洗菜对一位如我般的都市男众而言,的确是个全然不同的体验。但是如果只有体验而没有体悟,就真的愧对师父们的一番苦心了。

四人一体的流水线,让我想起了「合和互协」。洗涤污泥的师父,如「合心」扛起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工作。四法四门四合一不分上下,新进的「互爱」刚开始无法胜任职责时,资深的「协力」应该如我左手边的师父般,温馨的提醒、不时的协助、更要严谨的把关。而当「互爱」忙不过来时,「和气」更该如我右方的师父般,善巧方便地不让对方起烦恼却能接手工作并且顺利完成。

简单的洗菜,把「合和互协」的精神体现得一览无遗。洗菜同时把心也洗得如此透彻,真好!

1 comment:

姜志濠(誠弘)合十 said...

哈哈。。。很棒哦~
把精舍的清淨與道氣敘述得很好。。。這,彷彿是兜率天,也是人間淨土。。。
舉手投足,語默動靜,起心動念,確實,皆是修行。。。
呵呵,誠彧菩薩,一起加油哦~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