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April 2009

找寻快乐

前言:感恩晓群师姊在我低落时,拉了我一把。以此心得,与晓群师姊结缘,希望师姊也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

我曾经问过自己,漫漫人生长河,打算追求什么。

十年前,我找到了答案。

快乐。我的一生,追求的就是快乐,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快乐。

◎ 充满物欲和名利的日子

2004年,我到日本东京实习半年。公司给的待遇包括搬迁津贴、免费住宿、往返宿舍和公司的交通费以及两千新元的月薪。繁华都市的生活,深深地吸引着我。整个东京与横滨几乎被我走透,长假时更飞往广岛旅行。我第一次逛色情书店,也第一次泡酒吧,周末晚上一定和日本啤酒、烧酒或清酒有约,衣服和纪念品更是买满了一大箱行李。半年的日子过得可说是多姿多彩,逍遥快活。

2006年,我到美国波士顿修读硕士学位。当时,我刚从国大机械工程系毕业,是全系400多名学生中的榜眼,身边皆是一群精英伙伴。周末的晚餐,多数是一起「吃顿好的」,龙虾更是每月一顿。饭局中大家高谈阔论,讲的不是学术研究、期刊论文,就是高薪、事业、楼房。我从波士顿的空气中几乎能够嗅到名成利就的气味!

在常人眼里,我这两次的出国经验可说是满载而归、羡煞旁人,毕竟物质享受与名利双收是社会约定成俗的成功指标。不过,我并不是很快乐。正确地说,快乐并不长久。一件新的衬衫,穿了几次后,便不再让我觉得兴奋。一项研究成果,过些日子回过头看看,也不过如此。

物欲和名利就象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无法让我恒久快乐。

◎布善种子

其实,旅日和旅美的经历还是有所收获的。

在日本期间,我有阅读早报网的习惯。2月15日当天,我读到了卢丽珊的一篇文章:「慈济『工地文化』为工友带来温情」。这是慈济第一次向我洒下大爱的种子。当时,我只要起一份善念,上网搜寻「慈济」,便能找到慈济日本分会。可惜这颗善的种子在欲望的土壤里无法萌芽。

在波士顿,因缘集汇之下,我拿到了一本慈济月刊,被慈济志工的真善美付出深深感动。可是,感动并没有化为行动,菩提种子虽然萌芽了,但是在层层的名利冰封之下,无法破土而出。

◎心灵的喜悦

近期事业进入结尾的冲刺阶段,志业也同时加重承担,越来越感觉不负重荷。有一晚,我想起了十年前的答案,问了问自己人生一路走来,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我有点惊讶地发觉暂居日本和美国的日子不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反而是两组不可思议的记忆。

第一组记忆是和「来伯」的互动。来伯高龄90多岁,住在广惠肇留医院。初加入慈济时,我常到广惠肇服务,而来伯便是我主要服务的对象。除了喂食以外,就是倾听来伯的怨语和叹气。有一天,来伯好像闷了一肚子的气,闭着双眼不理不睬,午膳用了几口便不吃了,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临别时,我觉得应该和来伯道别,便走向床位,说了一句:「来伯,我走了。」不可思议的是,来伯竟然点了点头,回了声「谢谢。」

刹那之间,我的内心起了一股很温暖的感觉。我当时的付出真的微不足道。我连来伯的手都不敢碰,因为那又皱又多老人斑的皮肤令我不寒而栗,为来伯拭嘴时也只是点到为止,速战速决。现在回想起来,更能体会付出无所求而得到的喜悦,原来是如此的美妙。

第二组记忆是在花莲静思精舍。在精舍的最后三天,我下了决心参与早课。凌晨四点半,大家在外集合时,我不经意地抬头一望,看见的是一望无际的星空。无云的天际,点点的繁星,令我不自觉地走到了菜园旁。抬头望着虚漠的天空,耳朵只听着蝉虫的叫声,这静寂的境界是当了一辈子都市人的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真的美极了。

如果不是需要进入观音殿做早课,我一定会在菜园旁望着星空破晓。

◎寻寻觅觅

走过十年,我不断地在物欲和名利之中寻找快乐。迷茫的我,找到的乐趣皆不长久。感恩慈济大家庭的一路的陪伴,让我发现,舍下物欲和名利后,心无所求,自然就能得到充满、恒久的法喜。

Sunday, 5 April 2009

承担

二月底的周末,接到了东北区互爱副组长鸣凤师姊的一通电话,希望我能承担东北区的访视互爱干事。当下以为自己听错了,资深又经验丰富的访视志工不少,因该不可能让初出茅庐,做访视不到半年的我来承担。

鸣凤师姊解释大多访视志工已经承担了别的任务,而访视互爱干事丽君师姊一人忙不过来。与此同时,东北区也想给新人机会承担,因此希望我能协助丽君师姊。资浅不是问题,不明白之处可以向琴姬师姑、祖慧师姊和育谨师姊请教。

当时想到东北区的访视个案只有十多案,协力一和二的个案加起来也就五案,因该不是大问题。加上想起去年辉田师伯从花莲受证回国后,以已度度当度的心情分享道,做慈济要「大承担,大消业。」

因此,鸣凤师姊没劝我多久,我便答应了。

◎规划

答应承担时,还不是很了解四合一架构的运作和互爱的定位。巧得很,隔几天的东北区干部读书会,讨论点正好是上人在《真实之路》里解释的四法四门四合一架构。

原来互爱干事的责任是规划。听到了「规划」这两个字,我就感觉不妙。过不然,真善美和气干事翠莲师姑知道我有意承担访视互爱干事后,向我解释访视互爱干事的责任是规划发放日、心莲之约、新芽计划、访视培训和访视会议。

无缘志为人医,我本打算志为人文。但是如此多的规划,那里还有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人文志工?

好在我的主体委员,伦侨师兄是我的善知识。我想起了,也从新阅读了伦侨师兄当年还是慈青时,写于《慈济世界》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常常在问自己是否过度承担?总是想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但新的挑战又出现在眼前。应该接下还是放下,无力的感觉总是随着习气涌现。真的要时时把自己的心照顾好。」

◎为自己承担

真的要多用心。我想起了上人于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人间菩提》的一席话:「想一想,这一部车,一天天地加重它的重量,年纪大了,怎么拉。当然,我都是很自不量力。不过,我有一个使命感。既然来到人间,我不能逃避人间。人间有苦 难,我不能袖手旁观。真的我感觉到说,这都是我们的责任。其实,我只有一个盼望。每一个空间,所有的慈济人,都要有与我一样的使命感。我们来承担。这承担,是为谁来承担?不是为我承担,也不是为任何一个人承担。为自己承担。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菩萨道难行。我们难得的已得了,难闻的已闻了,难行的已行了,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

对,要把握因缘。

我想起了莫师兄和明兰师姊。两人皆是人文志工,不过却先后分别承担了东北区的互爱组长以及副组长。明兰师姊向我分析,现在东北访视组急需志工勇于承担,而人文组方面因为有伟豪师兄和采灵师姊两位互爱干事,相对还应负的来。因此,明兰师姊希望我能在访视组承担一两年,再回归人文组。明兰师姊也分享,她自己也是同样的因缘从人文跨到互爱副组长的。莫师兄则认为,承担访视互爱干事能让我深入了解慈济的慈善志业,对我在人文方面的历练会很有帮助。

慈善是慈济的根本。秉承着为上人分担的理念,同时也把承担当做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再一次答应接下访视互爱干事。

◎咫尺天涯

不过,放下还真的是难。

四月三日那天,林叶师姑到访新加坡静思堂。讲座开始前,我向柔洁师姊询问四月间我是否有真善美任务承担。答案竟然是没有。真的万分感恩。感恩人文团队的善解,知道上个月我接的真善美任务很多,让我休息;感恩真善美志工的包容,明白我必须花时间了解访视互爱干事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当我看见团队合心地付出:淑元师姑写新闻稿、日志师兄录影、锦辉师兄拍照以及秀妮师姊写报道,忙碌但很开心的样子,我真的好想帮忙分担。我知道,只要我开口,一定有事情让我做。

可是我不能。当晚我需要陪伴感恩户,而明天我打算向祖慧师姊和保今师姊多了解访视事项。咫尺天涯,心里顿时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舍不得做得很法喜的三合一人文真善美!

鸣凤师姊在请我承担访视互爱干事时,就告诉过我,如果访视和人文活动撞期时,我必须学会取舍。慈济的每一项志业都重要,不过同时身为访视互爱干事和真善美协力干事的我,重心必然需要放在访视里。

正如苡婷师姑所说:「承担干部,不是要做我们喜欢做的,而是做应该做的。」

我会多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