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1 March 2011

法譬如水·开启大忏悔的法门

正在下笔时,得知日本发生8.9级大地震,引发4米高的海啸,其破坏力惊人。精舍同仁表示估计5:32pm海啸会到花莲,请诸位一同虔诚祈祷,祝福一切有惊无险;感恩。

近日 上人轻轻呼吁大家要发心大忏悔、诚心斋戒;末学整合了法譬如水的报道,与诸位菩萨分享。同时,大爱台已经在前天开始在每周日的静思晨语从新播放《法譬如水》,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感恩台湾的慈青菩萨们,附上从2008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9日慈青们晨钟起薰法香时讨论的心得。

慈济大藏经 - 法譬如水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27.html

静思晨语 - 2011年3月10日 - 1 - 法譬如水:转凡夫心为清净佛心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1/03/2011310-1.html

最后,请诸位一定要观看以下的《人间菩提》:我相信佛法,我相信佛陀的智慧,相信佛陀说人人本具佛性。所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我无奈,无奈在众生习气重,所以我心疼、我担心;不是烦恼,是担心啊。真的很担忧,难得有这一番的因缘,为什么我们不能今生修行,今生体悟呢?要等待何时?这样的习气还要带着到来生吗?这样的不好的因缘,还要不断地这样一直结下去吗?在缠如来,还是要再一直缠下去吗?

人间菩提 - 2011年3月6日 - 法水入心去尘垢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1/03/201136.html

感恩大家。_/|\_

Wednesday 12 January 2011

花莲生活禅

「挑柴运水无不是禅,开口动舌无不是禅,举手投足无不是禅,行住坐卧无不是禅。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修心养性端正行为,禅定智慧在其中。」

短短的几天精舍之旅,无时无刻不被慈济的生活禅围绕着。

清贫的生活,却散发着一股「净化人心」的强烈愿力。菩萨身影不断地穿梭于精舍各处,身忙但心安定。

早课、志工早会、晚课、上人开示;拔菜、挑菜、洗菜;在陶瓷坊外邂遇德慈师父、帮德曼师父整理剪报、在斋堂与秉伦学长同桌用膳、聆听国气和诚浩学长主持读书会。看似简单无味的事情,却在多用心的当下得到满满的领悟。

在花莲最常听到的两句话是「欢迎回家」和「有空要常回来」。每次耳根响起这两句话,心,都是满满的感动。

想师,师在;静思精舍永远是我心灵的故乡。


在交通车上与常住师父的一段话

傍晚六点乘坐交通车从精舍到慈院,只有两位乘客:我和一位常住师父。在交谈中,师父询问参加营队后可有心得,我便向师父分享了营队时莲花座的故事。

营队中移动莲花座时杂音此起彼落,屡教不听。但是当上人进场后,杂音就少了很多。虽然明白不少海外师兄师姊是第一次接触莲花座,但是无法认同为何要等到上人莅临后再更加用心。因此觉得上人很辛苦,必须不断开示、不定时行脚,让弟子们看、让弟子们听,以启发弟子们的精进心。


常住师父慈示: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回去后要与大家分享。

我接着询问师父:「有一天上人不在了该如何是好?」

师父很慈祥地表示不要灰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要自我鼓励,「还好有我、还好我在」,并自我希许要坚固道心、精进不懈。同样的道理,佛陀曾经开示,只要有五位比丘在传正法,佛法就能住世。上人只照顾我们这一世,而我们的业报却是累生累世的。只要大家把自己的道心顾好,慈济就宗门就能代代相传。

即已皈依上人,自我立愿要照顾好身口意三业,不只这一生跟随上人,而是要生生世世紧紧地跟着上人的脚步。


慈院病历组志工记

第一次当慈院志工,被安排到病历组服务。病历组无需面对病患,服务对象是成堆的病历;而志工的角色是帮助病历组同仁运送、回收和归档病历。

刚开始推着满满一车的病历前往各门诊送病历时,对一连串的名词如「内线、外线、全线、后栋」等,是通其音却不明其意。因此很感恩新竹的师兄用心地带着我绕了慈院一遍。

送病历原来并不轻松。累积有两米多高度的病历,不间断地往门诊区送。同样不轻松的是慈院的医护同仁,一天分早午晚三个时段,用心地关怀每日不少于一千多位的门诊病患。当然最不轻松的是前来慈院寻求身心解脱的患病大众。

因此,不管是送病历、回收病历或者是病历归档,只要是经过双手的病历,不管厚与薄,我都轻轻念上一句「祝福你」,并送上大家的祝福。一天下来,虽然累,却很感恩能与百多位病患结一份好缘。


此外,志工也协助同仁撕开整叠的「申请病历单」。面对着一叠千多份的纸单,我对自己说,籍事练心修禅定吧,便开始一边撕病历单,一边念着心经和大悲咒。刚开始时,心不断地往外飘,不是回忆前几天的记忆就是想着日后需要处理的事情。为此,自我提醒要用心于当下,一门深入地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好。调整心境后,在声声经文中,纸单也就不知不觉地顺利撕开并叠得整整齐齐。

最后,新竹师兄告假后,换了台北师兄前来慈院销假。面像看来不外乎三十几岁的壮年师兄,一问之下才惊觉已年过半百,可见做慈济,真的会越做越年轻!


备注:

花莲慈院共有四栋建筑,分别为大爱楼(佛陀问病图所在之处)、感恩楼、合心楼以及协力楼(行政楼);感恩楼因为位于大爱楼之后而被简称为「后栋」。

大爱楼门诊主要集中在一楼,主要病历动线分为「内线」和「外线」;「全线」则是内线和外线的总称。

以上文字在12月11日(礼拜六)的志工早会上分享,常住师父慈示,慈济人动中修静,是一门很深的功夫,要多努力。


包装香积饭


礼拜天的早晨,原本安排与同仁外出访视,不料因为机车菩萨无法赴约而滞留在精舍简报室,反而因缘聚会地遇见垠瑰师姊,改而一同前往包装香积饭。包装香积饭如同置身于新加坡,除了负责包装香积饭的德格师父,还巧遇了金凤师姊和赞芬师姊。

在庄严的诵经声中,包装香积饭分成几个小组:负责把包装袋打开定型、双手不停地把香积饭和调味料分成五小份、再把分好的香积饭和调味料依序装入包装袋、敏捷地对折包装袋袋口、烫封包装袋袋口以及最后的装箱封存。


志工们各司其职地重复同样的动作,看似无味繁琐的步骤,却不经意地让我看出其中的玄机。

细细观察整个包装组,左侧的两位慈少不间断地低声细语、同时对面的两位委员不时地转头话家常。委员旁的志业体同仁则是静静地用心包装手中的香积饭,而远角的师姊虽然也是默语地对折着包装袋,不过当包装袋内香积饭顺序不对时却是语带少许责备地向志工反应。而身旁的常住师父不但安住于当下的包装顺序,还不时分享包装的技巧与赞叹被责备的志工。

方寸间的小地方,我不只看到众生各相,也同时看到了一道成佛之路。

反观自照,自己的修行已到何地?

虽然自己很努力地把祝福一同包装入香积饭中,不过心却是浮躁的。也因为心不静,才会被周围的境界所牵引,心随境转。

原来动中修禅定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夫。看来自己修行的道路还很漫长。好在,年饼制作、岁末包装感恩户礼包、月饼制作、中秋包装感恩户礼包、岁末福慧红包、新芽发放典礼结缘品等等,分会有无数的福田让大家补修这一门功课。加油!


拔菜记

那天午膳后,在静思人文巧遇德枋师父。当德枋师父得知我来自城市而没有体验过农村生活后,当下就请我一起到菜园拔A菜。

换上雨靴,推着独轮车,慢慢地步行在泥泞的道路上。当我弯下腰拔起菜叶,浓浓的泥土味、菜根香扑鼻而至;挺身环视,微风习习,加上从远而近的火车声构成了一幅清贫的田园风景线。

不一会儿,眼看即将下雨,德枋师父慈示,不要一边拔菜一边挑菜叶;先把A菜全拔妥,再到遮雨处挑菜。当下快手快脚把菜园的A菜拔了一遍,装进篮子搬上独轮车。当德枋师父看着我一步一步地后退,慢慢地把载满A菜的独轮车退出菜埂时,便建议我不如转过身把独轮车拉向前。


一个转身,原本吃力的动作当下轻松了许多。走着、走着,背后传来了德枋师父的话语:「原来前与后真的只是观念而已。」

心头顿时如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前与后就是天堂与地狱。转身容易,转念呢?

◎ 石头说法

在遮雨处坐定,便开始挑菜。德枋师父特别叮咛,要用心注意菜虫,挑到就要放生。挑着菜,我把握因缘向德枋师父请法,请益如何面对困境与突破障碍。席间,德枋师父问道是否对大殿外的一块大石头有印象。虽然精舍大殿外是慈济人最熟悉不过的精舍外观,我还是把右下角(面对着大殿)的大石位置记错。


德枋师父解释道,大石一直都守着自己的位置,为何来往的人群只记得大殿内的佛菩萨像而想不起大殿外的这块大石?可要知道,佛像也是石头雕出来的,为何殿内殿外几步之遥的因缘,却有如此大相径庭的结果?

原因其实很简单:石头要经过无数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就一尊庄严的菩萨;就如慈济人志为人间菩萨,只有经过困境和障碍的琢磨方能成就菩萨的道业。

语毕,德枋师父转了转身面对着我,言道:「你要当石头还是做菩萨?」

心头又再一次地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面对境界,我是一块石头挡着大家的路还是一尊菩萨接引着大家前进?

◎ 流动菩提树广接会众

还在深思着德枋师父禅语的我,这时却被两辆轿车的引擎声拉回了菜园。原来一群访客驶错了路错过了大殿的入口,反而把车开进了菜园。德枋师父与我上前问好后,德枋师父耐心地说道,因为精舍施工期间大卡车时常从菜园进出,很容易挡到轿车以至无法驶出,因此希望麻烦诸位把车挪至入口的停车场。

当下一位访客就很不客气地说道,应该把指示牌做大点,减少游客走错路的频率。面对访客的不满,德枋师父补了一句,请大家从大门开始参访精舍还有个意义,就是能「开门见佛」。

奇哉,另一位访客一听到「开门见佛」这句话就笑开了怀,连声说好,不一会儿就把伙伴都叫入车,驶出菜园往大门入口而去。

看着渐行渐远的轿车,我回过身向德枋师父请益,如何能修得口吐莲花,句句智慧。德枋师父慈示,愿意前来参访本身就是想多了解慈济,因此不能以一句「这里不可以停车」就把访客赶走。而希望访客从大门开始参访,是因为大门入口有慈诚队接待导览,如此访客才有因缘更深入了解慈济。

德枋师父更进一步地慈示,曾经对慈诚队叮咛,精舍的树木已经很多了,希望慈诚队员不要当一棵如如不动的大树,而要是一棵流动的菩提树,见到访客就会自动上前接待。

心头第三次地被木鱼重重地敲了一下。

面对着有心前来了解慈济的社区大众,我是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还是一棵广结善缘的菩提树?面对着新进的志工,我是一开口就诸多「不可以」,还是很耐心地分享背后的慈济人文?我到底是在接引菩萨还是在赶走菩萨?

生活禅真的是精舍修行的法门。一个下午邂遇德枋师父竟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收获,不只心头的疑惑减轻了,还体悟到不少的慈济人文,真得如同一篮篮挑好的A菜,满载而归。


洗菜记

精舍一天需要准备近千人份的午膳,所需青菜的数量可想而知,而看似简单的清洗青菜原来就需要一个早晨。

四箩的A菜静静地放在水盆边,由三位师父和我排成了简单的流水线。从右到左,第一位师父负责清洗附在A菜上的泥土,之后交给我右方的师父负责清洗菜茎,再移交给我负责洗涤菜叶,最后由另一位在我左方的师父冲水。

刚开始洗菜,双手缓慢是在所难免的。在我左方的师父很温馨地提醒,动作要快,不然赶不及给大家用膳;但是也不必担心,师父会把菜再洗一遍。有了师父当后盾,自己的动作渐渐地快了起来。不过却是重量不重质,不时看见师父替我把蛀了虫的菜叶拔掉。

过了不久,在我右方的师父见我站了许久也应该累了,便叫我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就在这小休的片刻间,师父已经帮我清洗完毕开始累积待洗涤的A菜了;流水线也就再一次的顺畅了。

师父们的贴心可想而知。

洗菜对一位如我般的都市男众而言,的确是个全然不同的体验。但是如果只有体验而没有体悟,就真的愧对师父们的一番苦心了。

四人一体的流水线,让我想起了「合和互协」。洗涤污泥的师父,如「合心」扛起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工作。四法四门四合一不分上下,新进的「互爱」刚开始无法胜任职责时,资深的「协力」应该如我左手边的师父般,温馨的提醒、不时的协助、更要严谨的把关。而当「互爱」忙不过来时,「和气」更该如我右方的师父般,善巧方便地不让对方起烦恼却能接手工作并且顺利完成。

简单的洗菜,把「合和互协」的精神体现得一览无遗。洗菜同时把心也洗得如此透彻,真好!

Friday 7 January 2011

新加坡新芽计划 Singapore Seeds of Hope






新芽计划扩展至全岛中小学 师生感恩捐出竹筒

“这两年来,新芽助学金确实帮了我家里不少,妈妈可以把省下的钱拿来偿还账单。”印裔中学生娜塔珊感恩地说。

今年第三度接受新芽助学金的巫裔同学努伊亚表示,父母收入不高,要支付包括她在内三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费十分吃力。慈济每月四十多新元的补助,对家境并不宽裕的他们来说帮助不小。

自2009年,慈济新加坡分会有感于本地中低收入阶层人士饱受金融海啸的影响,遂开始推动新芽助学金计划,补助清寒学子的餐食与交通费,以减轻家庭负担。虽然媒体一再报导新加坡经济复苏,然而2008年金融海啸的余波未散,部分低收入户的经济状况并未回复至先前水平,随着通膨和生活费上调,生活仍是捉襟见肘。

因此,2011年度新芽助学金计扩展至全岛49所中学、17所小学及六所福利中心,补助的学生人数比起去年增加一倍至2294人。

◎ 延伸关怀全岛

舞台下,牛车水人民剧场可容纳千人的观众席中有无数陌生的脸孔;舞台上,二十位慈济委员神态恭敬。或许不曾见过如此场面,活泼的小学生依序列队上台,紧张得拉着裤子。双方鞠躬,互相感恩,学生们回到座位,看看刚接过的结缘品,有一本餐券、一张大众书局礼券和一个精美的吊饰,脸上绽开笑颜。

来自17所小学,近六百名小学生是这次新增的补助对象,其中就包括鲁海妲女士就读醒南小学的两个孩子。

“我们身为父母可以饿肚子,但不能折腾孩子们啊……”鲁海妲女士在受访时忍不住流泪。她与丈夫育有五名儿女,大女儿才12岁,最小的女儿也才刚满四个月。鲁海妲女士在家照顾孩子,靠任职驾驶员的先生养家,收入微薄又不稳定,只能勉强应付生活所需,连房租也缴不起,一家七口只能暂住在先生父母所租来的组屋里。

虽然学费有教育津贴,但几个孩子在学校却常常没钱买午餐而饿肚子,难以专心学习。只是孩子们都非常懂事,知道父母的难处,从不主动向父母要零用钱,只有默默忍耐。当老师发现了他们的难处后,就立即帮忙申请新芽助学金。

“接到你们志工的电话时,我很感动。没想到真的会有人来帮忙。”鲁海妲女士说以前他们曾经申请一些援助,但没有通过,所以对新芽助学金并不抱希望。当接到发放典礼的邀请时,她高兴地带着五名儿女前来与会。

鲁海妲女士说,现在两个儿子有慈济帮助,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她真的十分感恩。小时候她也受家境所限,没能读多少书,现在孩子们则幸运地得到援助,她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学习,将来也可以帮助别人。

二儿子莫哈默很高兴地说,他以后不用再跟朋友借钱才能吃饭了。发放典礼也让他受到启发,从播出的影带中看到有很多人在帮助别人,社会还是有温暖与光明的。

◎ 深入社会暗角

无论国家经济趋势如何,社会仍有暗角。新芽助学金计划让志工走入社区,更贴近社会低下阶层,进而发现部分家庭需要比新芽助学金更多的援助来渡过难关。

阿杜拉昔先生一家,因新芽与慈济结缘,进而接受生活补助。拉昔先生当初为了还清债务而将房子卖掉,一家五口曾寄住在亲戚家。他收入微薄加上太太患有肥胖症及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而无法工作。一家人入不敷出,三餐无法温饱,也无法负担孩子们求学的费用。

在参与了此次的新芽发放典礼后,拉昔先生及太太都表示被慈济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大爱精神而感动,看到慈济对照顾户的关怀更胜于自己的家人,觉得慈济人送到家里的不仅仅是金钱,也是一份爱与温暖,太太不禁潸然泪下。拉昔先生更期许自己能更努力工作,给家人温饱及安定的生活。

“这些贫穷的学生若回到家里根本得不到足够的温饱,而慈济能够补助学生,真的减轻了家庭负担。”受邀致词的莫罕马迪亚青少年福利中心(Muhammadiyah Welfare Home)代表尼萨小姐这么表示。该福利中心收容了大约七十位还在就学的青少年,有七成来自贫穷的家庭,也有家暴者受害者,需要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这次共有六所福利中心首次参与了新芽助学金计划。

发放典礼的温馨气氛,让尼萨小姐感受到不分宗教的大爱,以及励志的鼓舞。原本就注重教育的福利中心,希望孩子们能因为慈济及时的援助而安心接受教育,将来成为回馈社会的一份子。

◎ 济贫教富的回馈

典礼尾声,部分同学再次受邀上台,慎重地把手中的竹筒捐出去。“因为你们帮了我们这么多,我想我也可以去帮助别的人。”去年领取竹筒回家的努伊亚同学分享,在感恩慈济之余,她也受到这份爱心的感染,如今一家人都会常常把善心投进竹筒。

有一次,Adeline同学的朋友与她分享捐款行善的经验时,她面露疑惑,朋友鼓励她:“当我们还有能力捐款时就要行动,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从那一天起,她回家就随手把零钱投入竹筒。经过两年的累积,她带着两个竹筒来出席新芽发放典礼。

受访的同学均表示,虽然家里经济积极拮据,但抱着“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回馈心情,每日投入几个零钱,希望能让更多人受惠。

从新芽计划一开始就与慈济频频接触的康培中学学生事务部Frieda Leong 主任表示,虽然一开始互不相识,因为同样以诚以爱对待学生,所以与慈济人的互动越来越好,对慈济也是越来越了解。

看到慈济人发放餐券时关怀学生:“你们有没有吃饭?”“功课追得上吗?”还叮嘱同学努力读书,她说,除了老师和父母以外,很少人会如此关怀同学。因为看到慈济人的用心,她也想要付出一份绵力,开始把竹筒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让小孩与先生也能够随手做功德。这天,她与女儿就一起上台把存了半年以上的竹筒捐出,希望更多孩子能够安心就学,不必再挨饿。

◎ 新学年的献礼

2010年12月31日以及2011年1月1日,新加坡分会三场的新芽助学金发放典礼,参与的校方代表、家长及学生共计超过三千人。与会的中小学生分别可以获得新币50及30元的书局礼券。

活动协调叶淑婷师姊表示,在新学年开始之际,同学可凭着书局礼券购买需要的文具及参考书本,父母就不必为这些额外开销而伤脑筋。而今年开始,新加坡分会将与Transitlink合作,改为每月发放交通礼券,同学可凭着礼券自行为车资卡添值。

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师兄在致词时提及,新芽助学金计划缘起于弥补社会福利之不足。这一次志工走访全岛近三千个学生的家庭,预估每月支出超过12万新元。若不是社会民众的热心捐助、学校的大力配合,以及志工无私的付出,新芽助学金计划难以一次又一次的进阶推行,让更多学子受惠。

从地铁站开始,志工们就开始温馨接力,在雨中撑伞,引导家长与学生抵达会场。虽然发放典礼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对于志工而言,这份始于家访的关怀,在未来仍会延续,让受惠家庭带着慈济人的祝福,慢慢自强自立,安然渡过一时的经济困境。





深入寻常百姓家 新芽家访使命必达


“喂,是黄同学的家吗?我们是慈济志工,请问您几时有空,方便我们上门拜访?”
“喂,师姐您好,请问您后天晚上有空做新芽家访吗?”

无数通电话和简讯,连接起慈济志工与素未谋面的新芽学子及家庭。从2010年10月开始,慈济新加坡分会的新芽访视员就非常忙碌,几乎每个周末,甚至工作日,志工们三或四人一组,穿梭在全岛的组屋区,拿着学校提供的名单逐一敲门,实地了解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

2011年第三届新芽助学金计划将扩展至全岛中小学。除了现有的学校,各区新芽干事也通过校方联络网,走访新学校。第一梯次校访的结果,共有49所中学及17所小学愿意与慈济合作。慈济接获2440份申请书,其中1694份来自中学,746份来自小学。

◎ 用心用爱 持续改善

两千多份申请书,依照学生地址来分区和规划,各区志工全体总动员。如果学生住址与学校不同区,志工则需跨区支援家访,发挥慈济一家亲的默契,然后将学生资料归回其学校所在地区。此外,学生的家庭用语也是安排志工的考量之一,如马来语或英语的配对,确保双方沟通无碍。

家访需配合学生家庭作息与父母工作时间,有些家庭较难联系得上,志工连续上门两三次也时会发生。志工在家业事业之外,用心抽出时间,挨家挨户做家访。因为大部分志工都是上班族,下班后换一套志工服,有时候啃了面包就赶往家访地点会合。

连续两个月,分会动员了1750人次的志工,探访了2440户。为了尽量使资料正确无疏漏。东区和气新芽干事吴育瑾师姊,今年特别设计了一份新芽申请表,由校方交给学生先行填妥基本资料与家庭经济状况。志工在家访时除了进行资料核对,也能准确地记录下重要讯息,提高了家访的效率。家庭中如有其它孩子有需要,却没有收到申请书,志工也会有所准备,当场就协助申请,补进学校名单里。

如此一来,志工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受惠家庭互动,更确切地关怀到受惠家庭的深层需求,让许多家长倍感温馨,放下心防话起家常。志工为家长孩子打气之余,亦拿出慈济的简报档案,让他们也有机会了解慈济世界的美善足迹。

点点滴滴的用心,都是慈济志工们吸取了两届的经验再加以改善的。从腼腆上门、不知从何谈起,到现在所有资料准备就绪,按部就班地慰问受惠家庭,育瑾师姊认为,志工的敏锐度提高不少,懂得分析新芽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有需要就主动协助案家向慈济提报个案。

处理文件、动员与排班等工作繁琐耗时,育瑾师姊家有四个从几个月到11岁孩子,在这期间为了新芽家访,生活像蜡烛两头烧。然而她说:“我很感恩所有志工的踊跃参与与配合精神,看见逐渐成长的志工以及他们的补位精神,真的很感动。无论多累,大家都很欢喜。”

◎ 悲智双运 使命必达

“承担新芽干事以后,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承担、去策划。我相信我可以突破障碍。以前我没有信心与照顾户沟通,英文能力不佳,让我信心受挫,但现在敢敢去讲了。”

北区和气新芽干事林慧贞师姊是家庭主妇,手机简讯不会传,用电脑更是天方夜谭。加入慈济后,为了做访视和新芽,她学会用电脑、传简讯,现在连电话也用得比交友广阔的孩子来得频繁。

慧贞师姊自谦自己英语不是很流利,因此家访时就带动年轻人和新人,遇到讲英语的家庭,就让他们发挥。慧贞师姊感恩让她“有机会成就新进志工。”

家访,是受惠家庭认识慈济的第一步,志工们都非常珍惜如此宝贵的因缘。在联络过程中并非事事顺利,但为了不让学生失去受惠的机会,志工们想尽办法,一定要使命必达。

南区新芽干事的叶淑婷师姊分享,他们遇过一个孩子,因双亲都在监狱,学校提供的联络地址和电话都无法联系,多次奔走却一直无法见到孩子。

但她并不气馁,不停四处询问,最后辗转从老师处知道,由于孩子没有父母照顾,平常轮流住在不同亲戚朋友家里。最后终于与孩子见了面。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居无定所,孤零一个人的处境,“真的也让人很心疼。”淑婷师姊不舍地说。

“这是助学金发放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因为自己有参与,才了解家访的程序是那么的繁琐。假设一天要出动十组人员,那么就要先邀约访视志工,再搭配成三四人一组,又要安排交通、路线,之后还要联络家访个案。新芽干事的工作不容易,在繁琐中考验耐心。”东区的新芽访视员李明慧师姊说。

淑婷师姐补充:“此次单是南区家访就有五百多户,其他北及东区数量更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出勤,最高纪录是一天拜访了119户家庭,出动八辆车、39位志工。”

预计2011年度新芽受惠学生比今年多出一倍。每月到学校的跟进事项,如餐券、车资券发放,还有与学校摊贩结账等,事务繁琐,需要颇多人力支持。

因此,分会在今年四月及七月举办了两场新芽志工培训,接引更多新进志工加入这一方大良福田。南区的刘美每师姊,一心想要赶快投入新芽家访,而报名参与了培训。

从事服务业的美每师姐,周末都得上班。新芽家访开动以后,为了能够在周末做家访,她向公司要求周休不获批准,甘愿申请年假来做家访,将周休日变成周‘修’日。“看见他们(学生与家庭)的困境,就很想帮他们早日走出来。因为有时候影响一个家庭的,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而已。”

亲身家访,走入寻常百姓家见苦知福,也让有心付出的会员大德,在较资深的志工的带动下,将人间温情带给贫寒家庭,让大爱精神遍洒狮城。


2011年新芽助学金家访 志工送暖全岛走透透

「我做清洁工,一个月大概赚一千元,七个人要吃饭。」年近60岁的梁先生苦笑着说。他一家人挤在一房式组屋。五个从小五到ITE(工艺学院),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正是用钱最多的时候,尤其是老么因天生心脏有孔、哮喘,昂贵的医疗费用让他经常入不敷出。

「当口袋不听话时,就要跟邻居借钱。」梁先生坦诚:「我不能生病,小孩看医生,我不能看,如果人不舒服就用青草油擦擦。没做工就没收入,家里的锅子都要吊起来了。你们可以帮我三个孩子的车资和午餐,一百多块呢!我的负担减轻很多啦!」

◎ 助学金计划扩展至全国

2008年,金融海啸袭席捲全球经济,新加坡无法倖免,失业率从2008初的1.7%倍增至2009第三季度的3.4%。国人随时都得面对失业、停职、薪金下调的生活压力,低收入家庭更捉衿见肘,孩子的教育也遭受波及。

当政府拨款6100万新元为学生提供学费、课本与制服等的援助时,慈济新加坡分会亦主动走入校园瞭解状况,发现有部分学生没钱用午餐或缴交通费。分会遂于2009下半年启动了「新芽助学金计划」,补助中学生的午餐费与交通费,给予学生以及家长最及时的援助。

事隔两年,全球经济回暖。儘管经济学家预计2010年新加坡将取得15%的经济增长,失业降至2.2%水准,仍有部分国人依然活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过着节衣缩食、食不果腹的日子。尤其是教育程度不高的蓝领阶级,因无法和相对年轻且便宜的外地蓝领劳工竞争,处境更为脆弱。弱势族群仍需要个别慈善团体的补助来度过难关。

慈济的新芽助学金计划直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于是从2011年起,助学金计划范围扩大到全国49所中学及17所小学,受惠学生较之去年的1698人,共增加了一倍,预估明年上半年有近2300位学生受惠,到下半年则有3700位学生。分会预计,上半年每月将动用超过12万新元来补助学生的车资及餐费固本。

今年10月,慈济志工奔走全岛各个社区,展开2011年度的新芽家访工作。短短两月内动员了1750人次志工,敲开组屋门内许多不为人知的家庭困境,以行动将温情送到新芽学子家中。家访除了确认学生的申请资格,更进一步瞭解其家庭状况,若需要其他援助,志工会将个桉提报到分会,经评估后给予确实的援助。

◎ 生活水准不复从前

原本从事建筑业的亚督卡利,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五个孩子从一岁到14岁,还有两位高龄父母,一家九口住在四房式组屋。

亚督卡利在金融风暴中失业,经济开始入不敷出,房贷拖欠了八个月,建屋局发函声言要收回组屋。后来亚督卡利找到电錶检察员的工作,薪水却比以往少很多,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他晚上还兼职当比萨派送员,日以继夜地辛苦工作,往往一回到家就躺在客厅睡着了。

妻子不忍先生一人辛苦撑家,也在积极找工作,但碍于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因此打算将孩子送往託管中心,但苦于缴不出托儿所费用而向慈济求助。

「我原本不想寻求慈济协助,因为我知道社会上其实有许多人更需要协助,但碍于必须走出目前的困境,我真的需要帮助。」 大女儿是新芽受惠学生,分会进一步开桉补助生活费用,让孩子可以顺利送往託管中心,也让这对积极为生活打拼的夫妇,能够安心上班。

◎ 走入繁华背后的暗角

三年前,亚都拉欣一家六口住的是四房式组屋,由一份技术人员工作的薪金维持生活。妻子右眼已瞎,左眼患有白内障,视力逐渐退化,因贫无力就医,平日也只待在房里。

当时他们腾出两间卧房出租,后因金融风暴,没人租房。缴不出房贷,亚都拉欣铤而走险,将房间出租给非法劳工,最终被揭发和罚款。加上拖欠房贷近两万新元,当局收回组屋,并安排他们迁入一房式租赁组屋。屋子陈设简单,没有桌椅。

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一个上小学,最小的才一岁。三个孩子在学校吃的午餐就是当天唯一的一餐,回家没有晚餐,或者啃一两块饼乾充饥。孩子们营养不足,发育不良,却依然笑得天真。

12月5日,慈济志工上门发放现金和白米,希望能够给予他们一家及时的温饱。亚都拉欣曾求助其他团体遭拒,他感恩佛教慈济不分宗教种族的大爱精神。「感谢慈济的及时帮忙,你们真的很有善心,和其他团体不一样。」

南区新芽干事陈桂兰师姊有感而发地表示,做新芽之前,从没有想过新加坡还有那麽多穷困的家庭,父母坐牢的、吸毒的,也有父亲放高利贷,自己跑掉留下太太和孩子。「什麽样形形色色的家庭都有,但是孩子是无辜的,我们能帮就要帮啊!」

「这些家庭的父母教育程度不高,有困难也不懂得去寻找协助。我们主动走进家门去帮助他们,如果没有新芽计划,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人在那些角落。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走进去低下层居民住的地方,给他们更好的帮助。」志工李明慧师姊说。

2011年新芽助学金计划的家访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其中有15宗进一步转介为慈济的生活补助个桉。今年12月31日及2011年元旦,慈济新加坡分会将举办三场助学金发放典礼。在师长和慈济人的共同祝福下,希望孩子都能安心求学,将来有个光明灿烂的前程。

新加坡岁末祝福 Singapore Year End Blessing



聚善缘 接福慧 风雨不阻会众岁末感恩


‘岁末祝福’是慈济人非常期盼的年度盛事。每年,证严上人将智慧产权所得,化作一封封饱含祝福的福慧红包,承载着上人对全球慈济人与十方善士的无限感恩,以点滴捐献来成就慈济志业。

今年岁末祝福的主题是“力行环保福满乾坤,净化人心风调雨顺”。放眼天下,灾难频仍。证严上人恺示,天灾始于人祸,人类对地球索取无度,影响整个大乾坤。天下灾祸连连,人心是关键。

慈济环保志业步入二十周年,通过资源回收,人人惜福爱物,让大地休养生息。上人恺示,做环保是当今一大事因缘,天下大事由天下人来做,环保做得好,则四大调和;人人开启心门,自我净化,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风雨考验 善念更凝聚

今年,慈济新加坡分会的岁末祝福典礼首次移师到静思堂以外的场地举办。这是因为本地慈济人多年来积极经营社区,身体力行将环保理念带到各个社区,全岛14个环保点应运而生,为慈济在社区开了一扇门。

民众从环保而加入慈济,志工和会员人数日愈增长,参与岁末祝福的人数也相应递增,座落于巴西立的静思堂已不敷使用,分会于是将活动迁移到交通方便的牛车水人民剧场举办。

12月25日圣诞节,慈济新加坡分会一连举办四场岁末祝福典礼,包括上午志工场,下午到晚间的三场会员大德场,广邀社区民众前来虔诚祈福。各个社区除了以慈济列车(巴士)载送会员大德,还有许多会众共乘汽车及搭公共交通前来。四场共超过四千人与会,志工与会众亲手接受上人的祝福,人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天气候阴霾,断断续续下起阵雨,志工们列队撑伞,接力迎接会众。傍晚雷声隆隆,志工们不由得忧虑起来,若会众临时缺席该如何是好?随着大雨倾盆而下,但会众不减发心与虔诚地莅临。志工们撑伞的撑伞,唱欢迎歌的唱欢迎歌,完全不顾自己被风雨打湿,会场一片温馨、士气高昂。最后一场出席人数犹胜前几场,会众们珍惜上人祝福的心念实在很让人感动。

首次与会的何作缵医生被现场的温馨气氛和师兄姐温馨招呼所感动,对慈济的大爱精神表示赞叹,希望能抽出时间参与慈济的义诊活动。他虔诚祈愿:“世界和平,各国没有宗教的冲突,也期许每个人都以尊重,平等的心对待他人。”

◎ 剪发传法 环保生活化

参加志工场过后, 沈水云师姊回到社区环保点,当起车长带领三十多名会员和家属来参加岁末祝福,其中有不少是跟着她做环保的会员。

沈水云与姐姐水月共同经营家庭式美发院,举凡是家里、美发院或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废置的资源就随手捡起和整理。邻人见之赞叹:“你很好心。” 沈水月说:“不是我好心,是地球要珍惜啦!”

在家庭式美发院的大厅里,摆着各种慈济刊物和剪报,其中一间房整齐地存放回收物资。两姐妹积极向顾客们说慈济、说环保。有顾客时;一边剪头发一边传法,接引了了顾客开始做资源回收。没顾客时。理发的手变成做环保的手,整理顾客和邻里收集回来的报纸、瓶瓶罐罐,分秒不空过。

沈水月上会员的家收功德款,再远再晚都去,她说:“别人的慧命不能断。” 两姐妹心宽念纯地默默耕耘,会员加起来超过百人。妹妹说:“我在理发,也跟他们讲(慈济),沟通了他们就做会员,做会员了他们觉得上人的理念不一样,然后他们回家就跟家人讲,带动家人一起参加慈济功德会。”

◎ 环保净心 启发感恩心

这天,林容师姊邀约了二十位会员大德来参加岁末祝福,杨金明师兄是其中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杨金明的家人都是慈济人,兄姐也都是慈青,但因为性格较为叛逆,一直徘徊在慈济门外。直到来到新加坡,因缘巧合,在林容师姊的陪伴下,从社区环保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很多年轻人在圣诞节,选择彻夜狂欢,刚刚穿上灰衣的杨金明却邀约了七位好友一起来岁末祝福聚福缘。“参加慈济让我真正学习到感恩,我的父母也因为我参加慈济而更放心。”

杨金明的好友在典礼后,异口同声地说慈济所做让他们感动,都要成为慈济会员,布施行善,感动之余立即行动领取竹筒,让自己天天都能行善,更期盼随同杨金明参与慈济活动。

◎ 社区环保 自度度人

荧幕上的分会志业回顾影片,播放着志工刘丽卿师姊在自家门前整理回收物的画面,台下正好就有她本人和受她影响加入环保的邻居和会员。其中张丽明、丽云两姊妹就是一对‘有力助手’。

刘丽卿说她在推动社区环保时,这对姊妹给她很大的帮助,不但全家都是慈济的会员也是环保菩萨,还向亲朋好友介绍慈济,让她很感动也很感恩。

张家共九人出席了岁末祝福。妹妹丽云表示他们很喜欢参加慈济的活动,因为志工做事实在,态度亲切,尤其是浴佛大典与岁末祝福的场面跟其它道场很不一样。姊姊丽明说:“做环保很开心,那种欢喜唯有亲自投入才能感受到!”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环保就是这一亩良田,让新加坡的慈济人落实社区,落实人间菩萨大招生。原本见面只是点头打招呼的邻居,因为做环保有了共同的话题,邻里互动增加了,人人的爱心被启发了,更展现了守望相助、天下一家的精神。

◎ 科技环保 爱的结合

配合环保主题,会场摆设了‘大爱感恩科技产品’摊位,展卖回收宝特瓶再生产品,吸引了许多会众的目光,人潮不断。各类环保餐具、环保衣物等皆获得热烈反应,几乎一扫而空。

“哇!太多种类了,环保回收的宝特瓶能制造成这么多的物品!”尹雪瑜老师赞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好,更重要的是能够回收再利用,保护环境,是‘环保教育’的实在教材。尹老师马上请购了产品,准备带回学校让学生们亲眼看,亲手摸到这些环保再生产品,把肤慰地球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

在送旧迎新之际,众人皆以虔诚心念,祈求来年世界平安吉祥、无灾无难。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师兄欣见岁末祝福活动圆满、道气充盈,勉励志工团队继续精进不懈:“这几年来分会举办各项共修会及健全四合一架构之后入法有成,也印证了干部们传承静思法脉及宏扬慈济宗门效果显著,令人无限欣慰与感恩。”


变数中考验智慧 各组志工竭诚圆满任务


慈济新加坡分会2010年度岁末祝福有别于往年。随着会员、志工人数与日俱增,静思堂已不敷使用,于是今年岁末祝福首次移师到牛车水人民剧场举办。12月25日一天内举办四场岁末祝福,每场都有近千人与会,一起共沾法喜。

这消息一宣布,年年都包办场地布置的萧明兰师姊可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会员人数的增加,代表新加坡慈济志业的成长;忧的则是,大家都没有在静思堂以外的场地举办岁末祝福的经验,不免有点担心,接下来会面对什么考验?

首当其冲的是布置组的前置工作安排。种类繁多的布置道具如心灯、琉璃佛雕、供座、布幔、屏风等,都没办法在活动前一天先行设置,租赁来的剧场只有活动当天才开放使用。在变数中考验智慧,萧明兰师姊一改往年‘人员精简’的作风,召集了二十几人,首次成立布置组,希望“为将来的户外大型活动训练人才,同时也把布置这块福田开放给更多有兴趣的志工。”

团队成型,接下来要掌控布置时间。这天的四场岁末祝福,第一场将在早上九点半开始,这表示所有布置工作必须在这天清晨短短两个小时内完成!

12月25日清晨五点多,布置组、机动组、总务组、接待组等等,一早来到会场。几十位志工把三辆货车上的布置道具迅速卸下,配合无间,动作利落。六点半,剧场大门一开,志工们一刻也不懈怠,负责挂布幔的、负责架上琉璃佛雕的、负责拉电线的、负责设置灯光的、负责摆列心灯的……各项工作的次序及人员配置,各就各位,一如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

原来布置组组员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在静思堂进行了一场模拟演习。为了让演习更趋近现场实况,他们还搬出同样的一批道具,花了几个小时,在静思堂搬搬抬抬,而且针对任何可能出状况,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萧师姊对组员们的认真颇为赞叹:“上人说,用心就是专业。用心就可以把不可能化为可能。这次布置组二十几个人的团队,就像菩萨从地涌出一样,模拟演习时用两个小时,现场一个小时就完成了,真的很令人感动!”

萧师姊也说,这次动员如此有效率,是慈济在社区落实四合一架构的成果。各功能组的协调组长各司其职,跟组员开会、讨论,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而组员们也都发挥高度配合的精神。

在每一个功能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为各组备妥所有工具器材,他们就是总务组。总务明细表从一支笔到椅子桌布,林林总总,物品超过百种。总务组志工根据长长的明细表逐一张罗,工作繁琐,借调和点收都必须有条不紊。

“明细表整理出来后,我们还会打电话去确认这些物品是真的需要。我们也会另外准备一些不在明细表内,但被志工们忽略的用品,如电池、衣架,甚至绳子。我们都会准备一个总务箱,以备不时之需。有些急需品,还要想办法采购,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总务协调陈莲玉师姊憨憨地笑着说。

这是莲玉师姊第一次承担总务协调,她不讳言过程面对许多挑战,总务勤务繁琐又费心,但在团队的协助下,使命必达,完成任务。

岁末祝福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就是福慧红包。福慧红包的制作,从剪稻穗,到粘稻穗和‘欢喜有缘纪念币’,负责把福慧红包分派给各区志工制作…… 确保福慧红包完整地送到与会的志工与大德手中,都是总务组的责任。

当总务组从台湾本会收到福慧红包与制作材料后,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要赶紧剪稻穗。这门工夫听起来,似乎只要手起刀落,干净利落,但是却非常考眼力。因此总务组号召了几十位慈青同学和他们的朋友,于12月4日来剪稻穗。年轻人眼明手快,不消半天就把稻穗剪好。

接着,总务组平均将材料,包括金币与红包分给社区志工进行制作。今年分会要做5200封福慧红包,其中的500封是要送到斯里兰卡与当地会员与志工结缘的。

莲玉师姊透露,制作好的福慧红包,总务组要逐一检查,比如稻穗的位置,纪念币是否稳当,发现有部分不能通过,于是又动员了三区总务干事与志工,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把所有的福慧红包做好装箱。

莲玉师姊从事居家清洁工作,记得三年前加入慈济时,就是在岁末祝福总务组帮忙,后来顺理成章地承担了互爱总务干事。“很喜欢在总务组付出,让我学习很多,第一就是学习如何做策划,被逼学习如何用手机打简讯、送简讯。”

这天可能是第一次担任总务协调,莲玉师姊的身体有点状况,声音沙哑,但还是在后台忙进忙出,确保福慧红包与礼包如数整齐摆在桌上,还有活动后物品的归位等。

17人的总务团队,如期完成任务,迎接他们的,是2011年一月的新春素食义卖会。到时除了一些常用物品外,还有更大宗的年货、年饼等,总务志工们,大家‘幸福’啦!


Huge Turnout for 2010 Year-End Blessing despite Heavy Showers


The Year-End Blessing is the most anticipated annual event among Tzu Chi people. Each year, Tzu Chi's founder, Master Cheng Yen, will utilize her only income derived from the copyright proceeds of her books for distribution of the "Blessing & Wisdom" red envelopes to volunteers and donating members of Tzu Chi Foundation worldwide as an expression of her gratitude for their support and contribution during the year.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Year-End Blessing encapsulates the earnest call to everyone to conserve the environment and to purify our own mind to give rise to a favourable weather amidst this disaster-stricken era. As Master Cheng Yen often points out, the frequent disasters looming our Earth now originates from mankind's lavish exploitation on Earth's resources; the solution is to get everyone to adopt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lifestyles for the sake of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zu Chi's environmental mission is in its 20th year this year.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scores of Tzu Chi recycling volunteers and supporters have been advocating recycle, reuse, and reduce to help lighten the burden of the planet. Master Cheng Yen has been stressing lately that recyc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humankind as only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taken care of will the Four Elements be in equilibrium,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be possible.

Weather challenge tests heart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idents became acquainted with Tzu Chi through its recycling activities and as they became more committed, the number of volunteers and donating members too expedited, making the space of Tzu Chi Singapore's Jing Si Hall insufficient to accommodate more participants. Hence, unlike previous years, the venue of the Year-End Blessing ceremonies is shifted to Kreta Ayer People's Theatre at Chinatown this year.

Falling on Christmas Day this year, the four blessing ceremonies – one in the morning dedicated for volunteers and three in the afternoon and evening for donating members and families – saw flocks of people arriving to pray for a safe and good year ahead. Shuttle service was provided to escort residents in various communities to the venue; many other carpooled or took public transport, all but to do their part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Unfortunately, the weather wasn’t cooperating in the first afternoon ceremony. The volunteers quickly formed a sheltered path under the drizzle holding umbrellas for the guests.

When evening fell and thunder rolled, the volunteers began worrying “what if our guests decided not to come?”

Fortunately, the donating member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undeterred by the heavy rain. The volunteers was very delighted at their appearance; no one bothered about getting wet under the slanting rain; everyone held tight to their umbrellas and sang the welcome song even louder than the rain to show their appreciation.

Mr He Zuo Zuan was one of the participants who were touched by the ceremony’s warm atmosphere and the hospitality of Tzu Chi volunteers. The doctor was full of praise of Tzu Chi’s Great Love philosophy and expressed his wish to volunteer with Tzu Chi’s free clinic service. Mr He also wished for world peace at the blessing ceremony and prayed that “there will be no more religious strife and every human being would treat one another with respect and equality”.

Community volunteers leading by example

After the volunteers’ session, Sim Chwee Hoon headed back to her community to escort more than 30 donating members and their families to Chinatown. Many among them have been following her to do recycling for a while.

Sim Chwee Hoon and her elder sister Chwee Guat run a family-style hair saloon together and are both Tzu Chi volunteers. Be it at home, in their saloon, or walking on the streets, the sisters make it a point to pick up and segregate recyclables whenever possible. When their neighbours commended their deeds, Chwee Guat simply replied: “It's nothing really. We’re simply doing this for the Earth. We have to cherish our Earth, don't we?”

The living room of their family-style saloon is always full of various Tzu Chi’s publication and news clippings while one of the rooms is set aside for storage of tidied recyclables. When there’s business, the sisters find pleasure in promoting Tzu Chi and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 while serving their customers; when there’s no customer, they would sort the old newspapers, bottles, and cans brought in by neighbours and customers. Hairdressing and recycling simply became the most interchangeable part of their live.

When it comes to collecting monthly donation for Tzu Chi, Chwee Guat makes it a point to visit her donating members regardless of distance and time. “I just couldn’t bear to see their affinity with Tzu Chi stops,” reasoned the volunteer.

The two sisters now have more than 100 donating members altogether. “When I dress my customers’ hair, I’d tell them about Tzu Chi’s work, and many of them are willing to join Tzu Chi as donating member,” added Chwee Hoon. “With these continued contacts, they came to understand our Master’s philosophy and further shared it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even got them to join the line.”

Volunteering induced sense of gratefulness

Another Tzu Chi volunteer, Lim Rong, brought 20 of her donating members to the blessing ceremony. A young man named Yeo Kim Ming was among the procession. Yeo’s family members in Malaysia are all Tzu Chi volunteers while his elder brother and sister are members of the Tzu Chi Collegiate Youth Association. Yeo, being in his early youth, has been rebellious until he came to Singapore and met Lim Rong who brought him to volunteer at one of Tzu Chi's recycling points, where he found his life purpose.

Many young people would prefer to hang out late with friends on a Christmas Day but Yeo, who just completed volunteer training and got his grey Tzu Chi uniform, invited seven of his friends to attend the blessing ceremony with him instead. “Being with Tzu Chi taught me about gratefulness. Moreover, my parents are not so worrying about me knowing I’m part of Tzu Chi now.”

After the ceremony, Yeo’s friends expressed with one voice that they’re touched by what Tzu Chi has done and they intend to donate regularly to support its cause. The group of youths even adopted a bamboo coin bank each, hoping to remind themselves to save money for charity every day. They even decided to join Yeo to volunteer in future Tzu Chi activities!

Inspiring friends & neighbours in community

Up on the screen, volunteer Low Siang Kheng was featured in the video recap of Tzu Chi Singapore’s activities in 2010, showing her doing recycling in front of her house. Off stage, Low was seen sitting together with her neighbours and donating members whom have been following her in doing recycling. Among them were her capable assistants Teo Lay Beng and Teo Lay Hoon.

The two sisters were very helpful to Low while she promotes recycling in their neighbourhood. Furthermore, the entire Teo family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zu Chi monthly through donation and recycling work, they also introduce Tzu Chi to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which touched Low deeply.

There were nine Teo family members who attended the blessing ceremony that day. Teo Lay Hoon, the younger sister, said that their family loves to participate in Tzu Chi’s activities because Tzu Chi volunteers are “very amiable and down to earth” and that the Buddha’s Day ceremony and Year-End Blessing ceremony organized by the Foundation are unique compared to other Buddhist organizations.

Her elder sister, Lay Beng, added, “Tzu Chi's recycling work is truly enjoyable to be part of. You'll know what I mean when you get down and do it yourself. ”

Indeed, community recycling has been an ideal "fortune field" that attract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come forward for the common good of the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Neighbours who previously only greeted one another with nods now share common topics 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ith the increased interactions, everyone is no longer shy to show their loving-kindness with the sense of neighbourliness and unity gradually formed.

Bonding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Outside the theatre, guests were responding well to the promotion of eco-friendly and easy-to-bring utensils as well as eco-fabric products made from developed by Da Ai Technology Co. Ltd., a company established and ran in Taiwan by five Tzu Chi entrepreneurs with profits channelled to Tzu Chi’s charitable work.

"There's just so much variety! It'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recycled PET bottles can be reproduced into yarns to make these fabrics!" exclaimed a teacher named Wan Suet Yue who thinks that the creations are perfect teaching materials to inculca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st students. Ms Wan was very impressed by both the assortment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and immediately purchased a few to bring back to show to her students.

As the New Year is approaching, the assembly of each blessing ceremonies prayed in unison that may all minds be purified, may the society be propitious and peaceful, and may the world be free of disasters and conflicts in the year ahead. Mr David Liu, CEO of Tzu Chi Singapore, was happy to see the huge turnout and harmonious ambience amidst the ceremonies. He commended the effort of all of the Singapore Tzu Chi volunteers and urged all to spur one another on towards upholding the spirit of Jing Si Principles and walking the path of Tzu Chi diligently.

Thursday 6 January 2011

花莲受证营队点滴

受证回来已经一个月多了,终于抽出时间把大爱新闻上传上网,让芭泽碧蕾师姊、崔勤凯师兄和沈喜洲师兄的菩萨身影能净化更多众生。







Friday 27 August 2010

菩萨道上的成长与感恩 - 培训分享

上人,执行长,家人们大家好,

之前已经有两位志工希望我分享受证感言,加上今天就是三场。我是做研究的;一份研究成果,如果改头改尾分成三份报告发表,是很没有职业操守的。所以今天我不会分享自己的自传,而是通过四个题目与大家分享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如果时间够的话:1.加入慈济有没有起过退转心;2.在慈济有没有起过烦恼;3.最感恩哪一位志工;4.受证后对自己有何希许。

第一, 自从加入慈济以来,完全没有起过退转心;刚好相反,常觉得相逢恨晚。因为慈济40多年来少了自己的参与,我发过一个愿,要通过慈济月刊和纳履足迹追回慈济的历史。过去的没有参与但是要了解;未来的却不能少了自己一份力。

◎ 不管多苦多累也没有上人苦上人累

第二,说在慈济没有起过烦恼,大家一定不会相信;曾经有过两次不小的烦恼。第一次是刚接访视干事时,「这位师姊没有空,那位师兄无法配合」;东1志工不少,怎么就感觉找不到人?

有一晚,真的很累,刚好晓群师姊在线,就打电话向师姊诉苦。那时候很好玩,诉苦不到5分钟,我向师姊讲了一段话,得到的回复是:「其实你都知道该怎么做的,坚持走下去就行了。」但是,我还是继续向师姊诉苦,再诉一个多小时。

知易行难啊。我说的那一段话是:「如果当年 上人觉得盖慈院要8年16亿,太辛苦而不建了,哪来今天的慈济世界啊。」所以现在依旧每当起烦恼时都会勉励自己,不管多苦、多累也没有 上人苦、 上人累。

解决了第一个烦恼,第二个烦恼是观察多了,发现「这位委员怎么那样那样,那位慈诚怎么这样这样,资深志工怎么可以这样那样」;好像都不应该这样。这个时候,台南的季芬妈妈就来敲头了。

季芬妈妈告诉我:「只要你能从委员慈诚身教中找到自己没有的优点;他/她,就有资格受证;只要那位资深志工在慈济的时间比你长,你就要尊重、要感恩。」

季芬妈妈这一段话把我敲醒了。

戒律是用在自己身上的,而不是拿来衡量他人的。凡夫阿,就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一路走来,体悟到自己只有感恩的本分,没有埋怨的权利。每一位志工都是在他/她的因缘之下努力付出,自己不管做的多好,资深志工在付出时我还没有加入慈济。如果没有资深志工们的耕耘,自己根本没有福田可以接手。

念头一转,对卸任的访视干事鸣凤师姊、丽姗师姊、含祝师姊、丽君师姊的一路付出,真的只能说感恩。其实,我也不是做的很好,也是和师姊们一样,在自己的因缘许可下守好访视这一块福田,等着发心的菩萨来承担啊 。

感恩说不尽阿;第三个题目:最感恩的志工。如果没有这一位师兄,就没有今天的我。记得2007年2月的某一天,自己走入了静思堂,接待处把我引见给这一位师兄。在文化厅内,师兄花了1个多小时一一介绍了慈济4大志业、8大法印,并鼓励我参加慈济的诸多活动,如环保、安老院关怀等等。

师兄对我说,只要有心把时间用在慈济志业上,一定有事情给你付出。就算什麽都不会,进厨房帮忙洗碗也行。几天后,师兄把我引见给国香师姑参与广惠肇机构关怀、年底再把我介绍给晓群师姊加入人文真善美。

社区希望我承担访视干事时,师兄给了我最强、最有力的支持;跑新芽时遇到人我是非,还是这位师兄花了1个多小时向我分析前因后果。虽然当时我不是很认同师兄的观点,但是事后却证明我错了而师兄对了。

有什么不明白,哪方面需要意见,师兄一直都在。

感恩您啊,莫师兄(不知道莫师兄今天有没有来,不然讲了这么多但是莫师兄没有听到,就太可惜了)。真的,简单的一句感恩,道不尽我对您的感激。

最后,受证后的希许。愿已经发了不少,还在努力行愿中。我只想与大家分享自己很受用的两段话,并自我祝福能真正落实在慈济中(大家应该都听过,但是还是要罗索一下)。第一段话是 上人于2008年 4月3日在《人间菩提》的开示:「其实,我只有一个盼望。每一个空间,所有的慈济人,都要有与我一样的使命感。我们来承担。这承担,是为谁来承担?不是为我承担,也不是为任何一个人承担。为自己承担。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菩萨道难行。我们难得的已得了、难闻的已闻了、难行的已行了,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

第二段话是苡婷师姊说的,并出现于《慈济世界》第26期,第14页(没办法,做研究的,reference要列的很清楚)。苡婷师姊说:「我们承担干部,不是要做我们喜欢的,而是做应该做的。」

最近心有一点点失焦,这个挺好玩,那个也不错,什么都想做;菩萨游戏人间啊,游戏到起了贪念。这两段话,是自我勉励,也与大家共勉之;多承担,为自己承担,但是要做应该做的。

感恩和祝福大家。

Thursday 26 August 2010

斯里兰卡义诊

诸位菩萨日安,

与大家分享新加坡志工赴斯里兰卡义诊的大爱新闻报道和大藏经,希望大家能让亲朋戚友了解慈济善款用于何处,大力人间菩萨大招生。感恩。

大爱新闻(中文和英文)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

南亚山区解倒悬 千名病患去疾苦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995%3A2010-08-12-02-36-07&catid=108%3A2009-02-23-07-34-57&Itemid=553〈=cn

接水拉电清洗场地 义诊先遣队发挥专业良能
http://www.tzuchi.org.s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72:2010-08-13-06-30-20&catid=98:2010-02-22-01-49-38&Itemid=649

蛀牙去笑颜来 年轻牙医在兰卡见苦知福
http://www.tzuchi.org.s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73:2010-08-14-02-46-51&catid=98:2010-02-22-01-49-38&Itemid=649

义诊带动本土良医良护 兰卡人医种子成长在望
http://www.tzuchi.org.s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70:2010-08-12-06-57-49&catid=98:2010-02-22-01-49-38&Itemid=649

兰卡义诊移师科伦坡郊区 跨国修补病苦的缺憾
http://www.tzuchi.org.s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68:2010-08-11-02-21-49&catid=98:2010-02-22-01-49-38&Itemid=649

山城升起希望曙光 人医传承经验不藏私
http://www.tzuchi.org.s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71:2010-08-13-03-17-18&catid=98:2010-02-22-01-49-38&Itemid=649

TIMA Treats 1,900 Patients in Sri Lanka
http://tw.tzuchi.org/e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43%3Atima-treats-1900-patients-in-sri-lanka&catid=78%3Amissionofmedicine&Itemid=178〈=en

Cross Border Outreach to Rural Sri Lanka
http://www.tzuchi.org.sg/en/News/2010/20100806.html

Kindling Hope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http://www.tzuchi.org.sg/en/News/2010/20100806a.html

TIMA Sri Lanka, Blossoming
http://www.tzuchi.org.sg/en/News/2010/20100806b.html


祝福吉祥,
末學榮光感恩合十
http://yishouyishoubaishouqianshou.blogspot.com/

「其實,我只有一個盼望。每一個空間,所有的慈濟人,都要有與我一樣的使命感。我們來承擔。這承擔,是為誰來承擔?不是為我承擔,也不是為任何一個人承擔。為自己承擔。因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菩薩道難行。我們難得的已得了、難聞的已聞了、難行的已行了,我們為什麽不好好把握呢?」 - 證嚴上人《人間菩提》,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Sunday 1 August 2010

人生故事分享 - 台中丰原感恩户受证慈诚

诸位菩萨日安,

与大家分享一位感恩的事迹, 上人与7月30日开示中介绍台中丰原的张金财,讲述师兄如何从感恩户一路精进到福田香积志工再到受证慈诚。

「看,一个自我放弃,甘愿这样(堕落)的人生,我们把他拉拔出来,他还是个宝,他还可以为人群,为环境,而付出,自立更生,还可以有余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所以,择善去恶,调伏心思;这都要用法来调伏着 ,他的心、他的思想,我们一定都是要用法,用耐心,这样的扩展大爱,增长智慧。」

2010年7月30日的深度报道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0/07/2010730.html

2010年7月30日 - 人间菩提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0/07/2010730_30.html

大爱新闻相关新闻
http://tzuchipusadao.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31.html


祝福吉祥,
末學榮光感恩合十
http://yishouyishoubaishouqianshou.blogspot.com/

「其實,我只有一個盼望。每一個空間,所有的慈濟人,都要有與我一樣的使命感。我們來承擔。這承擔,是為誰來承擔?不是為我承擔,也不是為任何一個人承擔。為自己承擔。因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菩薩道難行。我們難得的已得了、難聞的已聞了、難行的已行了,我們為什麽不好好把握呢?」 - 證嚴上人《人間菩提》,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